|
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刘喜坤—徐州低碳科技学会人物介绍之六刘喜坤,徐州低碳科技学会副理事长,1973年10月出生,中国矿业大学工学博士,曾任徐州市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徐州市城区水资源管理处处长等职,现任职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荣获省政府“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工匠”称号,获淮海经济区“淮海科技英才”称号,入选省委组织部“江苏省‘333人才’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水利厅“111人才工程”、徐州市“双百高层次人才工程”等人才培养对象,获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水利优秀科技人才、徐州市劳动模范、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徐州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徐州市十大青年科技奖、徐州市优秀专家等表彰。 作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刘喜坤同志多年坚持不懈投身科技事业,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生产一线,解决了大量基层现场实践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取得较多的科研创新成果并实施应用,为徐州市地方经济发展及水环境保护的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勤奋求学,踏实进取,不断提升技术能力水平 刘喜坤同志从事技术工作20余年,基于对所从事技术工作的热爱和对专业知识的执着追求,通过长期的业务钻研和技术积累,先后取得江苏省住建厅、江苏省水利厅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资格,成长为江苏省水利行业主要技术骨干,并兼职中国矿业大学校外研究生导师、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文核心《环境工程》期刊理事。先后结合实践发表技术论文39篇,出版专著3部,制订地方标准3项。 刘喜坤同志结合解决现场实际技术难题不断开展技术攻关,开发的系列专利技术取得突出实效。近年来共获授权专利41项,其中国际专利9项、国内专利32项。研发的挥发性有机污染水处理、矿井水生态治理等系列专利成果、新技术及工艺已向徐州首创水务公司、铜山自来水公司、新河煤矿等多家企业进行了技术转让,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鉴于发明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果,荣获徐州市政府首届“徐州市优秀发明人奖”表彰,获政府奖励10万元。 潜心钻研,开拓创新,投身贡献地方经济发展 秉承技术创新来源于现场、服务于生产实践的理念,刘喜坤同志针对我市水资源、水环境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先后主持承担17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并获得多项科技奖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1项、淮海科学技术奖8项、省水利科技进步奖3项、省环保科技奖1项、省优秀水资源成果奖2项、徐州市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标志性技术成果如下: 一是矿井水治理利用系列技术攻关。针对徐州市等国内矿区普遍存在的矿井水排放严重浪费和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得到了包括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项目“徐州矿井废水综合生态治理示范技术”等技术专项的支持,科技专项资金230万元。在不同类型的矿井水处理技术方面取得创新突破,成果应用于徐州孔庄、姚桥、三河尖、新河、李堂矿等多个矿区,矿井水年利用量超过5700万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成果通过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向全国推广,发挥了更广泛的综合效益。系列技术成果先后获江苏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徐州市科技进步奖,于2021年获得“淮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二是地下水有机污染治理系列技术攻关。针对徐州市及国内多地城市出现的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有机污染影响饮水安全问题,开展了系列技术攻关,得到包括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地下水厂卤代烃去除组合工艺的工程示范研究”等科技专项的支持,科技专项资金150万元。在解决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有效处理技术方面取得创新突破,成功应用于徐州市南区、济南东区等水源地地下水有机污染治理,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技术成果为国内水污染治理和保护的发展及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江苏省水利优秀科技成果奖、江苏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创新创意奖、徐州市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奖,于2021年获“江苏省优秀水资源成果奖”二等奖。 争做工匠,回馈社会,积极奉献绿色低碳事业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刘喜坤同志经常积极主动参加市政府及市工信局等相关部门组织的低碳发展专题调研活动,不遗余力建言献策。基于对绿色低碳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他立志成为我市低碳发展领域科技工作的践行者和推动者,积极参与发起成立徐州低碳科技学会,秉承学会宗旨和建成一流金牌学会的目标,致力于促进我市低碳发展以及低碳技术的转化、普及和推广,为学会科普宣传、技术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等业务的蓬勃开展助力献策。 借力于低碳科技学会这一平台的指引和支持,刘喜坤同志结合所在院校及自身专业方向,积极探索城市建筑及水生态领域绿色节能低碳发展的新思路,将相关技术开发及工程实践融入绿色低碳发展这个主方向之中。本着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不断追求技术技能的创新提升,围绕当前“双碳”目标,重点专注于利用水资源、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障水安全,致力于绿色低碳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地区水生态修复产业低碳、绿色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依托江苏工匠政策支持,近期以刘喜坤同志为领衔人的技术团队获批“江苏省职业教育水生态低碳修复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该平台将以促进节能低碳发展为目标,瞄准水生态低碳修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培养适应水生态低碳修复技术领域需求的高素质技艺技能专门人才,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打造中国职教水生态低碳修复技艺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江苏样板”,为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刘喜坤同志还积极投身社会宣传活动,持之以恒从事多项学会工作20余年,充分利用每年科普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契机,坚持不懈投身节水减排、节能降耗等低碳发展方面的科普宣传,累计为全市5所高校、20多所中小学校、100多个企事业单位开展过相关科普讲座,不断为徐州市低碳事业的发展奉献力量。 |